中国经典文艺作品里有哪些藏不住的“中国式浪漫”?

时间:2022-02-15 12:59:55阅读:44540
图为活动现场,大都版《牡丹亭》演出片段中新社记者 刘文曦 摄执子之手,死生契阔。中国农历元宵节适逢情人节,2022北京新闻中心2月14日举办主题为“歌舞翩跹庆团圆”的&ldqu
  • 人生若只如初见
  • 家庭 剧情
  • 耐安 张献民 伊莎贝尔·于佩尔 AndréWilms CamilleDebray
第1张图片
1/2
第1张图片
第2张图片
2/2
第2张图片

图为活动现场,大都版《牡丹亭》演出片段中新社记者 刘文曦 摄

执子之手,死生契阔。中国农历元宵节适逢情人节,2022北京新闻中心2月14日举办主题为“歌舞翩跹庆团圆”的“双奥之城·看典”互动展示活动,嘉宾讲述艺术作品中的传奇故事,让观众在传统文化中寻觅和体味“中国式浪漫”。

爱情是文学艺术作品永恒的主题。从古典文学到曲艺作品,从舞蹈表演到戏剧唱段,自古以来,中国的艺术家们用自己的方式书写、诠释、歌颂爱情,留下一个个触动人心的浪漫故事。

400多年前,剧作家汤显祖写下《牡丹亭》。“则为你如花美眷,似水流年”,超越世俗,超越生死;如今,来自北京的北方昆曲剧院让汤翁笔下这份缠绵至深的爱情在舞台重现,再度感染观众。

北方昆曲剧院副院长曹颖介绍,昆曲被誉为“百戏之师”,已有400多年历史,也是中国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明代以来,《牡丹亭》几乎成为昆曲的代名词。《牡丹亭》描绘了杜丽娘与柳梦梅二人之间感人深切的生死爱情,剧作者用大胆的想象、艺术的夸张和曲折离奇的戏剧情节,塑造了高度理想化的人物形象,完成了至情至性的爱情主题。

为使昆曲在当代被更多年轻群体熟知,北方昆曲剧院强调突出“青春”这一概念,在还原优雅古典的同时对原著重新解读,打造出“大都版《牡丹亭》”,将文字辞藻激活成一幅幅如梦如幻的瑰丽景象,呈现于人前。

从文学剧本到演员选拔,从舞台美术到校园普及,大都版《牡丹亭》采用了全新的创作方式:用带入式的“垫场”使首次观演的人们对昆曲有初步认识;选择“80后”“90后”的年轻演员主演,吸引青年观众走进剧场;与中央戏剧学院教授合作舞美设计,在舞台上打造出“流动的画”;将舞台搬上课堂,让更多学生喜欢甚至学习昆曲……当“爱的教育”课程与传统曲艺携手走进校园,曹颖表示,昆曲让更多孩子培养欣赏美、领悟美的能力。

图为活动现场,大都版《牡丹亭》演出片段中新社记者 刘文曦 摄

谈到中国古典文学中的爱情,不得不提《红楼梦》。北京舞蹈家协会副主席刘震称,《红楼梦》常以影视、戏曲等方式走进人们的文化生活,而舞剧《曹雪芹》首次用舞蹈这一艺术形式表现曹雪芹的一生,向世人揭开这部文学巨作背后的创作故事。

内容呈现上,舞剧《曹雪芹》更多从他的情感经历走进他的心灵、思想,带领观众和曹雪芹一起感受《红楼梦》的浪漫纯粹。

舞剧《曹雪芹》中有许多传递情感的肢体表达。刘震提到,剧中有一幕是曹雪芹和爱人在镜框后的楼梯上共舞。这一创新呈现让观众感受到空灵的爱情,镜框则让人联想到《红楼梦》的“镜中花”;在另外一幕中,天上的月光打在地面,两位演员在光圈中跳舞,自然让人产生“水中月”的遐想——镜花水月,正是曹雪芹在创作《红楼梦》时的内心写照。

在各种类型的爱情作品中,有的用惊鸿一瞥“惊艳”时光,有的用念念不忘“温柔”岁月。《木兰词·拟古决绝词柬友》中,作者纳兰性德用“人生若只如初见”追忆爱情在初见刹那的怦然心动。刘震表示,纳兰性德对感情的执着从他为亡妻写作的多部悼亡词中可见一斑。也正是被这份痴情打动,刘震创作出了舞剧《人生若只如初见》。

在这部作品中,他将这份历久弥新的惊艳从爱情延伸到友情和家国之情,诠释出人们为情甘愿坚守一生的执着。

“‘人生若只如初见’里包含了太多内涵,每个人都对它有不同的理解和感受。”刘震称,在舞剧最后,纳兰性德的妻子卢氏荡着秋千出现,是这部作品“还”给纳兰性德的圆满爱情,也是主创带给观众最为纯粹的浪漫礼物。

文/徐婧 杜燕

相关资讯

评论

  • 评论加载中...